2025年7月1日至7月2日,“红旅赋能乡旅振兴”调研队赴济南市莱芜区,以雪野湖和莱芜战役纪念馆为核心调研对象,实地考察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创新实践,为区域文旅发展提供青年视角与建议。
7月1日,调研队来到莱芜战役纪念馆,系统了解馆内红色资源开发情况。莱芜战役纪念馆作为山东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着莱芜战役这一重大革命历史记忆。馆内通过史料陈列、实景复原等方式,系统展现战役历程,年均接待研学团队、党员群体超10万人次。队员们基于莱芜战役史实精心设计了《莱芜战役密令》沉浸式剧本杀,通过扮演情报员、军医等角色,在破解嬴秦文化密码、模拟战壕穿越等任务中,感受莱芜战役历史场景。

调研队于7月2日前往雪野湖片区,考察“红色+生态”融合模式。在环湖公路沿线,队员们记录了自驾路线与红色景点的联动设计,体验了“渔家乐民宿+红色故事讲解”的特色服务。沿环湖公路考察时发现,雪野湖的生态资源与红色元素正形成有机联动。湖畔民宿多保留石砌建筑原貌,室内却巧妙融入红色印记——石砌民宿里的老照片、渔家乐餐桌上的红色故事,没有刻意地说教,却让红色基因在山水间自然流淌。

调研中团队还注意到,雪野湖与莱芜战役纪念馆、大罗圈村红色旧址的线路串联已具雏形。团队成员认为,这种“无意识浸润”的融合方式,既保留了生态旅游的轻松感,又赋予其文化厚重感,为红旅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展厅参观结束后,团队步入会议室,展开围坐交流。团队成员将历史细节与当下实践串联——原来莱芜战役的精神传承,早已悄然融入生态旅游的每处设计;雪野湖的山水开发,也始终以红色底蕴为魂。团队成员还了解到,雪野湖民宿改造时,村民主动献出的老照片背后,藏着先辈支援前线的故事;莱芜战役纪念馆的讲解词迭代,是年轻讲解员走访老兵、挖掘细节的成果。这些“意外收获”,让我们看见红色传承的“毛细血管”,不是宏大叙事的单方面灌输,而是无数人用热爱与责任,让历史在当代“活”起来。
摄影:朱雨辰、王淼 初审:满宠 终审:刘思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