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匠心育苗·梦绽磨憨”三梦支教团的9名成员,于7月远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磨龙村开展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党史教育、非遗传承、武术教学、安全知识普及等课程,拓宽当地学生视野,助力当地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跨越千里,奔赴而来
7月13日,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梦团队抵达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磨龙村,当地村长与对接老师对支教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与支教团成员交流了课程安排。下午,在完成了生活用品的布置后,支教成员们前往活动场地与孩子们见面。初次相见,成员们便被孩子们的天真与热情感染,随后开展画便签、做游戏等“破冰”活动。这是一场跨越千里的征程,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三梦团队云南支教团正式开启支教征程!

党史润童心,山河映初心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家国情怀,浸润童心。为深化爱国情怀与党史认知,团队将沙盘推演、角色扮演融入红色课堂,以1935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历史背景为导入,让孩子们化身 “指挥官” 亲历战役,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智慧;通过地图贴画、故事分享解读民族密码,引导孩子们认识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筑牢民族团结之基;借助水稻模型手工实践,让孩子们在劳作体验中体会农耕艰辛,根植节粮护粮情怀。系列课程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传承,让家国情怀在实践中扎根,引导孩子们从党史中学习,在党史中成长。

指尖承非遗,文脉润童心
三梦团队以非遗传承为核,精心设计系列实践课程,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竹韵编风铃课程中,孩子们学国家级非遗傣族竹编技艺,以竹篾经纬编织风铃,配铃铛,体会“天人合一”生态理念;菌韵缩巧工课程结合云南“真菌王国”的特色,引导孩子们制作野生菌热缩片手工、学习辨识菌类种类,实现非遗传承与生态认知的融合;千年豆染绽华章课程,以非遗豆染为核心,孩子们用黄豆粉作防染材料,绘图案、创作蓝底白花作品,流转百年手工智慧;衣韵流芳传温情活动,“掌心印记”让孩子在手臂涂色后在白T恤留印记,创“会讲故事的衣服”,增进友谊。孩子们全心投入,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扎根心中,为传统文化发展增添色彩。

拳脚藏风骨,健体蕴品格
武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以阴阳五行、儒家伦理为理论根基,兼具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功能,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鲜活载体。本次课程三梦团队相应成员示范着标准的武术招式,孩子们跟着一招一式地比划,出拳有力、踢腿带风,整个场地都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大家在一拳一划的学习中渐渐熟络起来。通过系统练习,课程不仅增强孩子们的体质、了解了武术,更在招式磨砺中塑造了孩子们的坚韧品格,培养了抗挫能力与协作精神,助力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安全护成长,知识筑心防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安全知识教育从三方面有序开展:防电信诈骗课程中,支教团成员帮助孩子们识别常见的电诈套路,列举相关真实案例,引导他们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针对云南多山、雨季降水集中的特点,防洪涝、泥石流灾害课程详细讲解避险技能,强化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意识;考虑到当地水域分布广泛的地理环境,防溺水课程专门教授正确的游泳方式及安全游泳地点的选择,助力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孩子们在课程中学会如何保护人身安全,如何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云南支教活动中,三梦团队坚守“寻梦、筑梦、圆梦”的宗旨,带着“以匠心育新苗,用真情筑梦想”的热忱,为磨龙村的孩子们传递知识与希望。团队通过党史教育、非遗传承、武术教学等丰富课程,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让知识的滋养助力孩子们绽放光彩,让梦想之花在边陲乡村绚丽绽放。
初审:满宠;终审:刘思锋